水产频道报道,选择优质的种苗是决定养殖成功及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。虾苗质量好,则成活率高,产量增加,产值增长;虾苗质量好,则体质健壮,食欲旺盛,消化吸收力强,饵料转化率高,抗病力强,生长快,饵料系数低,降低养殖成本。因此,挑选虾苗时要严把质量关。
进口亲本并非纯**捕捞
现在很多苗场都打着“代苗”的招牌来招徕顾客,但并不是所有的“代苗”都是好的。现在的“代苗”,其亲本都是进口的,但进口的亲本并不都是纯**捕捞的,虾苗场如果买到的是养殖的亲虾,那育出的苗就不知道是*几代了;另外,就算是真正的“代苗”,有的苗场为了追求利润,会在亲虾尚未成熟时就进行催产,这样出来的幼体质量不好。
健康苗需满足三个条件
判断是否为高健康的虾苗,至少应该满足三个条件:一是虾体无特定病原;二是虾苗强,能抵抗住外来病的侵害;三是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。
要判断虾苗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如何,办法很简单,那就是采用“温差法”进行检验。“温差法”实施起来非常简单:在选苗时,用容器A取培育池一定数量的虾苗及少量池水,再用容器B取少量该池水,放一定数量的冰入B,使水温降至3℃左右,将A中的虾苗放入B中10秒,再放回A,观察虾苗的恢复情况。经过如此剧烈的环境变化的考验,如果成活率高,则说明虾苗活力很好,反之,则活力差(这个办法只能判断出虾苗的活力,不能判断是否带病)。
现场看苗需仔细
虾农到虾苗场选购虾苗时,场方大都会习惯用小手抄网从育苗池底层反复捞起密密麻麻的虾苗,盛在白色或者透明容器中,任其挑选。此时,虾农看到的是连蹦带跳、规格均匀的虾苗。但在后计数打包时则发现虾苗规格大小不一致,且小规格的所占比例还不小。有经验的虾农介绍说,其实要避免该问题也不难,当观察虾苗样本时,自己不妨另用一个容器从样本中取出部分虾苗加水,然后再从中取出十来尾虾苗仔细观察。如此重复几遍,就可发现小规格虾苗究竟有多大比例了。
一 、 养殖设施池塘面积以4~10亩为宜,深1~1.5米,坡比1∶2.5。池底平坦,底质以壤土为好,池坡土质较硬,池塘保水性好,水位易调控。水源充足,水质无污染。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,建好进排水渠,做到灌得进,排得出。克氏螯虾逃逸能力较强,必须搞好防逃设施建设。通常用塑料薄膜或钙塑板,沿池埂四周用竹桩或木桩支撑围起防逃。
二 、 放养前准备
1、彻底清池虾苗虾种放养前20~30天,排干池水,清除过多淤泥,整修池埂,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或漂、漂精等物,彻底清池。
2、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畜禽粪肥500~600公斤,培育轮虫和枝角类、桡足类浮游生物,为虾苗虾种提供适口饵料。
3、栽好水生植物池内栽轮叶黑藻、马来眼子菜、伊乐藻等水生植物,面积占虾池面积2/3。同时,架设网片,或设置竹筒、塑料筒等,为克氏螯虾提供栖息、蜕壳、隐蔽场所。
三 、 虾苗虾种放养1、养殖模式可以采用多种养殖模式。
(1)夏季放养模式。
以放养当年孵化的批稚虾为主,放养时间在7月中下旬,稚虾规格为0.8厘米以上。每亩放养3万~4万尾。
(2)秋季放养模式。
以放养当年培育的大规格虾苗或虾种为主,放养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。虾苗规格1.2厘米左右的,每亩放养2.5万~3万尾;虾种规格2.5~3厘米的,每亩放养1.5万~2万尾。少部分年底可达上市规格,大部分要到翌年6~7月起捕上市,商品虾只重25克,亩产300~500公斤。
(3)冬春放养模式。一般在12月份或翌年3~4月放养。以放养当年不符合上市规格虾为主,规格为每公斤100~200只 ,每亩放养1.5万~2万尾。经过冬春养殖,到6~7月起捕上市,商品虾只重可达30克,亩产400~500公斤。
一、做好产卵前及产卵期间亲虾的预防工作
健壮的亲虾是育苗的基本**之一,只有优质的亲虾方能得到优质的虾卵,如想得到优质的亲虾,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:
1.选择个体较大、健壮无病的亲虾;
2.要让亲虾在整个暂养过程中,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,其中包括暂养密度、光照、水温及水质的理化因子。
3.对虾卵也是保证苗齐、苗壮的一个前提,虾卵的过程是用网箱将虾卵收集起来,洗卵,用0.5ppm~0.8ppm的孔雀石绿或200ppm~300ppm浸泡,用过滤海水冲洗。
二、做好育苗期间的水质管理
水质污染的化学变化包括:总氮量的升高,溶解氧的下降,pH值的变化。总氮量中的非离子态氨性很大,并随pH值升高而性加强,应随时测定水质中总氮量值,溶解氧含量不低于每升4克,pH值不宜**过7.6至8.6这一范围。
保护和改善水质的方法是换水、排污、充气。
三、育苗中的防治1.在育苗池内接种并繁殖单细胞藻类(如扁藻、小新月硅藻)。这样既可以作为对虾的幼体饵料,又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,同时在平衡的微生态环境条件下通过生物的拮抗作用,抑制了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繁殖。
2.由于光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虾苗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维生素,既可做虾苗的饵料,又可除去水中的**物,降低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,净化水质。因此在对虾育苗中可广泛的培养、使用。
3.在对虾育苗过程中,发生的病害中为严重的应属弧菌病,其预防与如下:
1)要把处理水质、投、投喂饵料三者结合起来。
2)用的时机。
3)预防弧菌病,还要注意饵料的卫生。
4.挂脏。由于海水污染或饵料过剩,导致对虾幼体挂脏。在处理这个问题时,采用以下两种方法:1)突然升温法:在原操作规定的基础上,一次升温2℃~5℃,促使幼体蜕皮,一般1天~2天就可以脱脏,以后再把温度恢复原温。
2)用3ppm~5ppm的漂,稀释后直接投到育苗池水中,然后再加投1.5ppm~2.5ppm的土,浸泡12小时后,再换水,虾苗完全可以脱脏。为防止虾苗挂脏,也可以从净化水着手,每隔一周用0.3ppm~0.7ppm稀释后把水排到50cm后直接投到苗池中浸泡40分钟后,再将池水加满,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切断病原。
有人问,冬季小龙虾还蜕壳吗?还需求补钙啊? 不,冬季补钙不是为了确保小龙虾顺畅蜕壳,而是为了增强体质,有助于防病。
养虾要成功,苗种选择是基础,虾苗的优劣关系到养虾业者的切身利益。如何挑选到优质的虾苗至关重要。这里谈谈一些选购优质健康虾苗的方法,以供参考。
一、生产过程
1、亲虾:亲虾以个体大、健康为好,本地虾做亲虾有个体小和近亲繁殖的缺点,生产的虾苗质量一般。
2、育苗水温:虾苗在适宜水温范围内生长速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,育苗水温在32℃以上则为高温苗,高温育苗生长速度过快但体质差。
3、育苗周期:正常的育苗周期一般是20天左右。育苗时间过长或过短的苗,摄食和生长发育不正常。
4、育苗成功率和出苗率:成功率越高、单造出苗率越高的虾苗质量越有保证。
5、育苗饲料:一般轮虫、丰年虫幼体用得较多的虾苗质量好。
6、育苗场情况:包括育苗场的种虾、幼体、虾苗来源、技术水平、管理状况和育苗设施,如育苗池、饵料生物培育池以及化验室,PCR检测仪设备等。
二、健康状况
优质的虾苗体长在0.8厘米左右,虾苗透明,体形肥壮,形态完整,体表光滑,全身无任何附着物;虾体无损伤和畸形,群体发育均匀整齐,虾体肌肉饱满,充盈食物,肝胰腺呈黄褐色,不浑浊,鳃部不变黑,尾扇舒展充分,苗体干净无杂物附着。虾苗弹跳灵活,对外来反应十分敏捷。
三、活力情况
1、随机从虾苗池中选取200~250只虾苗作为样品。将个体分离并计数,如果样品中率**过5%,则该池虾苗质量较差,应拒绝购买。如果率不到5%,再从样品中取出100只虾苗,手伸入育苗池池水和虾苗的盆中,健康的虾苗立刻应激逃避;如用手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水,使水形成旋涡将虾苗集中在,在水流稍缓时即散开并逆水游动的是健康虾苗,反之为劣质苗;
2、取100尾左右虾苗置于湿毛巾中,静置10~15分钟,放回原观察杯,如果不能存活,则是劣质苗;
3、将虾苗放入10~15克/立方米甲醛的水体中浸泡5分钟,活力较强者为健康虾苗;
4、将虾苗放入7~8℃的水中浸泡2分钟,再放回原池水中,30分钟内能恢复原有状态者为健康虾苗;
5、用一个白盆从样本中取出100~200尾虾苗加水稀释,然后再用一只白色小碗从中取出约5~10尾虾苗仔细观察。这样观察~取样~稀释~再取样~再观察,重复三四遍,可看出虾苗的健康情况。
发病初期,体表长有黄绿色或棕黄色绒毛附着物,行动缓慢,对外来刺激反应不敏感,经腮部流出的水缓慢。发病中晩期,龙虾披着厚厚的附着物,腮部有污泥且呼吸困难,腮丝受损,继发感染细菌病,导致食欲减退或不进食。
越冬期间,水质过肥或过瘦,要当令进行换水调水,补肥补菌,坚持水体溶氧在4mg/L以上,透明度在40cm以上,避免小龙虾缺氧窒息逝世。别的要留意坚持池水底部的水温,池中较好能够坚持水位1-1.5米左右,假如水位过浅,要当令补水,避免龙虾冻伤冻死。
水体处理
水塘每667平方米用10~15公斤生石灰杀菌消毒,养殖过程要注意控制有关水质标准,主要是透明度须保持在20~25厘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