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信息

    安岳县民辉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

  • 8
  • 公司认证: 营业执照已认证
  • 企业性质:外资企业
    成立时间:2015,2015
  • 公司地址: 四川省 资阳 安岳县 安岳县清流乡桐子村8组
  • 姓名: 康泽民
  • 认证: 手机未认证 身份证未认证 微信已绑定

    德阳虾苗养殖基地 成活率高

  • 所属行业:养殖 虾类养殖 小龙虾养殖
  • 发布日期:2020-05-09
  • 阅读量:149
  • 价格:面议
  • 产品规格:不限
  • 产品数量:9999.00 个
  • 包装说明:不限
  • 发货地址:四川资阳安岳县  
  • 关键词:德阳虾苗养殖基地

    德阳虾苗养殖基地 成活率高详细内容

    1、合理的养殖密度

     

    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,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力,又能提高虾的产量、规格和经济效益。如果片面追求产量而提高养殖密度,则会增加养殖管理方面的难度,小龙虾也会为争夺生存空间而自相残杀。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大量残饵和排泄物也会败坏水质,使小龙虾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。池塘环境对小龙虾掘洞的影响较大,在水质较肥、底层淤泥较多、**质丰富的条件下,洞穴减少,也会导致小龙虾自相残杀。一般而论,池塘单养小龙虾的合理养殖密度是:春季(2~3月份)每亩水面投放规格为2~4厘米的幼虾3万~4万尾;夏季(7~8月份)一般不投放幼虾,而投放优质的小龙虾亲虾,每亩水面投放20~25千克,雌雄比例为3∶1;秋季(9~10月份)每亩水面投放刚离开母体的幼虾(体长10~12毫米)3万~5万尾。

      

    2、放养规格应基本一致

     

    在放养小龙虾时,要注意放养规格不能相差太大,否则必须采用大、中、小3种规格分池放养。在养成过程中,也要注意小龙虾的规格,若规格大小不一,会出现大虾吃小虾的现象,以致成活率大大降低,影响养殖产量的提高。

      

    3、正确地投饵

     

    养殖小龙虾投饵是关键,投饵时应注意饵料的种类、饵料的适口性、投饵量的确定、饵料的投喂方法和饵料的投喂时间5个方面的问题。小龙虾属杂食性动物,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均能摄食。养殖生产中通常投喂一些谷类、草类植物性饵料和活螺蛳等动物性饲料。小龙虾比较贪食,投饵量不足不仅影响小龙虾的正常生长,还会出现自相残食现象,所以必须确保小龙虾能够摄食到足够的饵料,且饵料新鲜。投饵过量或投喂方法不当会造成饵料浪费和败坏水质。一般按存塘虾的体重来计算投饵量,生长旺季(4~9月份),投喂量为虾体重的7%~8%,其余季节为虾体重的1%~3%。实际投喂时,要结合具体情况,如天气情况、水质状况、池内水生动植物多寡、剩余饵料量多少等,灵活调整投喂量。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,常夜间出来活动、摄食,白天一般隐蔽在水草丛中栖息。所以,一般9∶00左右投喂总饵量的20%~30%,17∶00左右投喂70%~80%。

      

    4、及时改良水质

     

    **小龙虾经常生活在臭水沟里,不少养殖户错误地认为小龙虾具有较强的耐污能力,可以在较差的水质环境条件下生存。事实上,水质条件过差会降低小龙虾的体质和活力。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0~40厘米,pH值为7.5~8.5,溶解氧3毫克/升以上。为此要加强水质管理,经常加注新水,定期(每15~20天)泼洒1次生石灰浆,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3~5克,以调节水质,增加水中离子钙的含量,提供虾蜕壳生长时所需的钙质。一旦池水老化应及时更换,保持池水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,促进小龙虾及时蜕壳生长。在水温适宜、饵料充足的情况下,一般60~90天幼虾即可达到每尾2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。

      

    5、增加隐蔽物

     

    小龙虾生性凶猛,有较强的占地习性,在没有足够的洞穴和水草供其隐蔽或隐藏时,自残现象较为严重。利用小龙虾喜欢穴居的习性,建立人工洞穴可有效防止小龙虾自相残杀。人工洞穴可以建在水位以下的坡地上,洞口直径6~10厘米,深15~30厘米。小龙虾还有攀附水草的习性,养殖池中种植或投放水花生、轮叶黑藻、凤眼莲、眼子菜及水浮莲等水草,既可为小龙虾提供隐蔽物,又可增加其生存空间,减少互相残杀。同时水草还可作为小龙虾的食物,降低人工饲料的消耗,节省养殖成本。

     

    在养殖过程中的淡水小龙虾需要他们的生活习惯,种产地,龙虾养殖基地环境恶劣的设置,合理搭配饮食,疾病预防和**的预期收益率理性分析的科学性和其他方面,从而制定合理的饲养方案,减少行走误区偶然进入养殖业,提高经济  

    近年来,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,淡水小龙虾的“文化热”逐渐升温,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,不少水产养殖户都把小龙虾养殖的投资角度来看,许多农民没有完全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,对养殖过程中龙虾苗种放养,水质,食物喂养,疾病控制等方面的常态化管理的疏忽,导致养殖经济效益难以提高。通过调查,认为淡水小龙虾种苗,主要在以下六个错误:

     **,缺乏小龙虾的习惯知识

     

    从上倒下的**年(从母亲时,2至三月)达到性成熟(九月和十月)小龙虾开始交配孔,保持种子,生长,发育和越冬对虾幼体附着在母亲的腹部,明年春季虾达到2?3厘米或多个独立的生活。 2-3个月的增长之后,产卵成虾。因此,龙虾仁,运行在春季时间段,秋两季池塘种子科学,春天可以选择3月下旬四月初虾投入塘,秋天应放置在九月底到十月初种虾池经过休息和调整自己,让在池塘自然繁殖,不但可以为自己提供的种子塘口,你也可以卖掉它的一部分。因为有穴居小龙虾,逃跑的习惯,所以螯虾池塘用网,木桩,皮革或在池埂边建防逃等厚的塑料片材。小龙虾打洞一般为30?40厘米,有的达1米左右,所以塘埂宽度较好是3米以上,以防止小龙虾打洞逃跑。

     其次,淡水小龙虾物种问题

     

    我们正在谈论的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螯虾,甲壳纲,十足目,astacidae,小龙虾的品种,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,日本从20世纪初引进下,不久后美国,但也被引进日本进入中国在南京,目前分布有20多个省,市,成为青虾类重要的资源之一。目前在江苏,安徽,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的小龙虾是一个品种,还有小龙虾种“杂交”,是学习水产专业部门的对象,基本上处于实验阶段,技术水平也在这是成熟和完善。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人工驯化苗和自然繁殖不同的是,由于成本太大苗和当前的水沟,池塘,河流,湖泊**种子产量很大的*,所以很难在大规模技术品种的人工繁育。当然,种子的人工栽培的高达约85%的高存活率,而**苗一般只能达到70%左右,而且水的位置的限制。一般来说,塘口选种和育种小龙虾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提供养殖,更重要的是什么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日常耕作方法,如果管理人员可以按达到较高水平,文化是成功的概率更大,否则失败。


    三,生产淡水小龙虾过于理想化的

     

    小龙虾和虾养殖生产交货,水环境的控制,喂肉和蔬菜,每天的科学管理体系,常见疾病预防及时**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。一般选择4,130?150元/公斤的虾五月亩放养规格为50?70公斤,约70天月的快速增长后,就可以开始采取小方法,以提高大直沽10的基本结束每月,每英亩池塘嘴总捕获小龙虾150至180公斤,根据培养的一般具有20?30/公斤,养殖技术,平均尺寸良好池塘条件可以稍微增加的数量的虾供应水平,加**大加料,会有每亩一些产量增加,对那些不切实际的夸张主张实现更高的收益率是没有科学依据的,较多的情况。


    四,养殖水环境治理够糟

     

    通常小龙虾养殖水环境的适应能力,引起了一些人误解为小龙虾喜欢生活在黑,臭,水质的好坏并不重要。事实是,生活在脏水小龙虾黑黑脏脏的,硬而厚壳,头小体大,既没有卖,但也使得它难以产生食欲。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清水,丰富的水生植物,溶氧高,污染是养好小龙虾的关键。缺乏水草,比溶氧量又少了一个,二,有没有更好的住房大鳄地区的地方小龙虾脱壳,他们将是相同的或其他水生食肉袭击,造成动物应急响应,不少小龙虾生长缓慢现象发生,这种情况就是“虾老人”发生将非常明显

    不把饵投喂

     

    小龙虾精养池口,我们必须增加饲喂日粮可降低小龙虾的强度,由于缺乏食物和自相残杀,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。在品种选择饲料的粗,细焦点,荤素搭配合理科学的拿肉 - 黄金 - C模式,即:前者,后者占饲料的70%,植物性饲料70年代中期%,在条件许可时,尽量不要选家禽内脏等动物饲料,每天的饲料可以选择不变质小野杂鱼,螺蛳肉等,植物性饲料玉米,大豆,小南瓜伊乐藻和植物为主。口粮及时温度结合起来,面对变化,小龙虾的活动,食欲和可用存储池等及时调整量,喂养比一般占上3%的总重量的5%诱饵存塘虾的基础上,2 3小时后进食喂养是合适的,但应密切观察,防止食物残渣污染池水。


    http://u170205112842.cn.b2b168.com
    欢迎来到安岳县民辉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网站, 具体地址是四川省资阳安岳县安岳县清流乡桐子村8组,联系人是康泽民。 主要经营岳县民辉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,注册资金80万。基地位于四川省资阳市。至今已有十余年水产养殖经验,养殖经验丰富。拥有工作人员20余人。主要从事小龙虾,小龙虾苗养殖和养殖技术开发、龙虾苗培育、小龙虾苗批发、小龙虾种苗,龙虾养殖指导服务等。 。 单位注册资金单位注册资金人民币 100 万元以下。 我司主要供应四川龙虾苗,四川小龙虾苗,四川小龙虾种苗,四川龙虾种苗,四川小龙虾苗批发等,公司秉承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,为您提供**的产品及贴心周到的服务。欢迎各界人士考察指导,洽谈合作,共谋发展。